脊柱中立位在羽毛球技术中的运用

时间:2015-12-08 点击数:793

1.什么是脊柱中立位?

脊柱中立位是指,当人体在五大力量训练基本体位「站立、坐姿、悬挂、卧姿、跪撑」时,以脊柱自然生理弯曲作为中立位,并进行训练的状态。这个状态,如果从侧面观察躯干,正是平常大家认为的“收腹”+“腰背挺直”的状态。

2.为什么需要脊柱中立位?

为了维持身体稳定,躯干肌群会进入到抗屈、抗伸、抗侧屈、抗侧旋的状态。也便是脊柱中立位的状态。这个状态下,力从地起,从整个下肢传导到躯干,躯干传导到手上/肩上。脊柱在这里,是做「稳定身体」与「传导力量」的作用

3.脊柱中立位有什么好处?

维持躯干稳定性——躯干肌肉保持等长收缩,维持稳定。形成力量传导通道——等长收缩的躯干肌肉,可以将下肢/上肢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,传递到支点保护脊柱与躯干肌肉——肌肉保持等长收缩,长度固定,不会由于「突然被拉长」而导致拉伤。

总之一句话:训练者处于脊柱中立位,并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维持,是规避运动损伤风险的安全原则,也是发挥最大力量水平的原则。

根据以上的基础知识,我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:

主动情况下,尤其是在小发力的技术动作时,要尽量保证击球的瞬间是脊柱中立位,此时躯干的肌群处于等长收缩阶段,协同发力,从下肢传导的力量顺畅传过躯干,通过肩部转动、手臂的挥击,最终在球撞击拍面的那一霎顺利传导到球头。只有躯干稳定了,才能更好地实现力量的顺畅传导,全身的力量整合到一起,打出鞭击的最好效果。

下面我来简单说说几个示例(以下提到的各种动作均是主动击球,身体到位情况下的技术):

网前放小球:技术细节我就不多说了,有心人可以在站内搜索,只强调一点,在最后跨步落地的同时伸拍击球,此时身体是处于脊柱中立位的,躯干保持稳定,手上的控制自然到位精确。各位可以自行尝试一下,当歪斜着身体放网时,你的注意力会有一部分在控制身体稳定性方面,无法全心全意投注到放网的精细动作上,自然效果不会太好。

平抽挡:同样我也不强调技术细节,就特别指出平抽挡时上半身基本保持直立状态,击球的瞬间会有一个腰部的左旋(右手持拍),通过躯干的传递,将这个力量传递到拍面。在这个击球的瞬间,由于腰部发力的的传导,躯干部分会是稍微偏离脊柱中立状态,但会在身体的控制下往这个中立状态接近,保持力量的顺利传导和整个身体的稳定性。在这么一个体态下,平抽挡的发力可以做到快且猛。

主动高远球: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,我首先引用一段兰岚大人的正手高远球精华帖,它对力量在躯干中的传导讲述得非常深入细致:“就来讲一下引拍时力量的鞭式传递。引拍的开始是哪里?右腿弯曲蓄力,左手开始下降,左肩的打开,胸平面略右转。在现在比赛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,这个动作往往就是专业运动员的架拍动作。直观来看,是配手及肩,以及腿先动。换个方式来看,是两个受力点先动。腿部动作开始。首先,不妨做个实验,直立向上跳起,当你想把肩膀往左转的时候,必然会把腰腿部位往右转,这东西,俗称动量守恒。那么在起跳击球的时候,如果没有蹬转力量,想把身体左转并往下压的话,那结果必然是腿部往右转,左胯部被提起来,而且下压转动的力量肯定是散的。所以说,蹬转起跳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消转腰收腹带来的逆向力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说,在蹬转时,要把胯先送出去。这个动作相当于借蹬转的力量,将腰躯这里呈略微反弓的一个打开状态,也就是说形成了鞭子的一个“峰”。然后在腰腹转动并下压的时候,左侧腰胯部这里起到了一个受力点的作用,使腰腹力量能有效地向上传递。所以,第一步的力量传递,就是,将腿部蹬转的力量,传递到了胯部这里。蹬转的幅度,以能跳到正面朝前就可以了。与蹬转同时进行的,配手的下降与左肩的打开并不是力量传递中的一部分,它的作用类似左腰胯这里,给转体一个受力点,这个也可以做个试验:把左手平举,然后猛然向胸部收拢,身体肯定会受到一个向左的拉力。而这个力就是在转体时要用到的,但是相对于左腰胯出的受力点来说,这个受力点更偏向引导和辅助。第二步就是腰腹这里。腰腹的力量是从送出的左腰胯部开始的,左肩的受力点,也是加强了腰腹收缩的效果,让力量斜穿过腰腹部达到右胸肩的位置。相当于将鞭子的“峰”传递到了这里。发力时要体会力量传递的感觉,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收腹转腰的下压动作。另外,发力的合力相对胸平面是朝向左前下方的,所以,在腰腹发力的时候,胸平面并不是正面朝前的。而是朝右前侧,这样腰腹发力的方向就能够正朝球网。不过,即便在腰腹发力过后,胸平面也是略朝右侧的。所以,挥拍动作时,身体也并不一定是完全正面朝前的。”注意这段长文,对腰腹部分的说明,由于需要比较多的借助腿、腰的力量,劈砍、旋转类动作会让脊柱偏离中立位,躯干部分并不是处于完全的脊柱中立位,但腰腹的发力趋势都是将偏离这个位置的躯干拉回中立位,实现力量的顺利传导,保持整个身体的稳定性。

至于被动情况下的躯干情况,一般都是偏离了脊柱中立位较远,需要靠身体其它肌肉的代偿发力来保证击球的质量,那就是另外一个大的话题了,暂且不提。

最后还是用教练的话总结一下:脊柱中立位,又稳又强!

(增加三个技术动作的典型图片,请体会一下这个中立位。正手高远球就用跳杀来代替了,更典型直观)图片编辑效果不好,大家凑合看吧。

(保持重心是做任何运动都需要的,脊柱中立位是保持重心的一个特例,即主动发力情况下保持重心的最优解。了解一下现在比较热门的核心力量,也有助于理解脊柱中立位)